疫情之下,消费者和生鲜零售、餐饮、食品、进口贸易商等甲方客户模式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,冷链物流企业如何快速感知变化,做出应变,逆势上扬?
冷链市场需求十大变化
一、消费者(宅经济):行为、意识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
二、食品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
疫情过后,可以预见“活禽”交易陆续禁止,冷冻和冷鲜的肉类会迎来大发展。受上游饲料影响,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需求大,但受复工影响较大。深加工冷冻食品、速冻半成品、预制食品等品类,在2C市场会有大发展;本次疫情对生鲜食品进出口企业影响较大。
三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加速升级
四、餐饮堂食断崖式下滑,新餐饮崛起
五、生鲜电商重获新生,但新零售更突显优势
每日优鲜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%,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470%,叮咚买菜订单增长3-4倍。可以看出,这次疫情为生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按下了加速键。
棘轮效应,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,即易于向上调整,而难于向下调整。
到家服务有效将线下流量引至线上,在减少超市人群聚集风险的同时,提高配送效率,更快满足顾客对生鲜品类的需求。
打通线上线下。疫情期间部分没有自营线上平台的超市,依靠美团、饿了么等线上平台避免损失,甚至业绩有所增长。
七、重塑社区商业重要性 连锁便利店将迎爆发
(1)离消费者最近;
(2)易产生粘性和固定消费群体;
(3)少人化,即买即走。
八、疫情催生无人零售、无接触配送崛起
中石化跨界卖菜。在全国拥有近30000家加油站,相当于前置仓,数据显示中石化加油站每日进站客流超1000万人次,这是开展生鲜等零售业务的巨大优势。
设立社区无接触配送站点,生鲜自提柜等。多点Dmall在全国范围内推出“无接触式”社区抗疫提货站。
“小区物业+零售商超+线上下单+配送到家”的商业新模式正在快速成型。永辉超市积极与物业合作,在重庆推出“社区保障计划”。
疫情对社区物业的网格化管理、智慧物业建设、线上服务起到推动作用。
冷链企业十大应对策略 一、下功夫做好“政策”功课 智慧城市、智慧园区、智慧制造、工厂等接踵而至,提早布局 数字化、精准预判、响应机制 自身层面,暴露自身短板,运营优化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;客户层面,与客户在持续沟通下互相理解,保证业务正常运转; 四、注重现金管理、控成本、活下去 一是员工健康度,在家办公、不出差,每天健康打卡等措施多项并举; 二是资金健康度,合理规划好口袋里的钱才能实现降本增效; 三是供应链健康,上下游合作伙伴与供应商要做些分析, 四是开展法律风险的研究和对策,提前找律师咨询。 五、团队建设、注重核心人才培养 重新审视现有的自治架构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,通过员工培训、团队建设,提升内部专业管理能力以及凝聚力。 六、 战略思维,打造新业务发展模式 七、建立内部应急管理体系 准战时的压力测试、困难常态化 平台企业有技术,运营企业有人有车有库房,只有将信息共享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,并且还要提升物流资产利用率和风险应对能力。 十、长期思维 贝佐斯:我关注的不是10年后哪些会发生变化,而是十年后哪些依然不变。